本报北京12月21日讯(记者 赵文立)人们常挂在嘴上的口头禅“省油灯”并非无稽之谈,记者今日从北京市文物部门获悉,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三峡考古队日前在三峡库区的考古发掘中,于重庆涪陵石沱墓地发掘出一盏宋代的“省油灯”,这是国内首次发现此物。
据介绍,该“省油灯”外形初看与普通灯盏毫无二致,但它的碟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,碟壁侧面有一个小圆嘴,用来向夹层中注水。为什么要注水呢?曾有一种盛油的碟,外形如同两个油灯盏叠在一起,边沿密封,侧面开个小孔,从孔中向夹层注少量的清水,再往油碟中倾入灯油,这样点燃时可省一半的油。
据古籍记载,唐代时省油灯已在四川地区出现,到宋代仍受到大众的欢迎。据专家介绍,省油灯虽然不大,但由于在烧制过程中,陶瓷的膨胀系数不好掌握,因而制作难度很高,所以不像普通碟形灯盏那样普遍。
同时,该考古队在发掘这个墓地中出土另一只油灯盏,釉色润泽鲜亮,瓷碗胎薄如纸,玲珑剔透。出土的其他一些类似龙泉窑和钧窑的瓷器,形制精美规整,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。